展览讲座|致敬八大——首届八大山人写意画传承提名展 八大山人的荷花图式与画风演进


发布时间:

2023-09-30

自“个山讲堂”开办以来,在学术界和社会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,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实践与加强。2023年9月26日八大山人纪念馆特邀请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、教授、博士后导师邵晓峰先生,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学术报告厅给大家带来“个山讲堂”第五期——“八大山人的荷花图示于画风演进”专题讲座。

 

 

邵晓峰,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、教授、博士后导师。获评为“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”称号,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、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、李可染画院研究员,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、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
 

讲座由八大山人纪念馆副馆长吕翔主持(左一)

 

邵晓峰教授

 

此次讲座,邵晓峰教授通过对八大山人荷花图式的深入研究,揭示其创作中对荷花的内容、形式以及元素、符号的探索与理解,不但分析其荷花绘画风格的演进历程,而且尝试还原历史原境,阐释其艺术与人生的关联。

讲座内容由四部分组成。第一部分,从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象征性、寓意性、拟人性、衍生性、宗教性等一系列表征”表征为切入点,详尽解析了荷花与中国书画在各方面的文化渊源。

 

怀仁集王羲之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:

“譬夫桂生高岭,云露方得泫其花。莲出渌波,飞尘不能污其叶。非莲性自洁,而桂质本贞。良由所附者髙,则微物不能累。所凭者净,则浊类不能沾。”

 

 

南宋吴炳《出水芙蓉图》,中国画,纵23.8cm,横25.1cm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 

第二和第三部分,聚焦八大山人荷画的内容、形式以及元素、符号,深入到八大山人的荷花作品中去,利用大量实例,逐步剖析八大山人荷画风格的演进与荷花图式。

 

1693年(67岁),《书画册》之六《荷花》,24.4cm×23cm,上海博物馆藏

 

墨荷图(左)89.9cm×37cm 墨荷图(右)178.8cm×92cm八大山人纪念馆藏

 

第四部分从八大山人荷画看其艺术与人生。八大山人自称“荷园主人”,晚号“何园”,且有数枚不同形状的“何园”印章,约在1698年之后。“何”与“荷”通假。又有“何人家园”之深意。八大山人为荷花写诗甚多,如《荷花水鸟图轴》题:“侧闻双翠鸟,归飞翼已长。日日云无心,那得莲花上。”《题画荷花》:“若个荷花不有香,若条荷柄不堪觞。百年不饮将何为,况值新槽琥珀黄。”《题荷》:“家公记得好儿郎,何事儿郎记莫详。画与习池冠倒着,为它辛苦在人旁。”等都均表露出八大山人爱荷,以荷表达深层思绪之情。

 

邵晓峰教授

 

讲座现场

邵晓峰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,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。此次讲座不仅是对八大山人荷花图式与画风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探讨,更是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独特展示。相信这场讲座将会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人文思考,也将为“致敬八大——首届八大山人写意画传承提名展”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