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石·禅心——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作品特展
发布时间:
2023/04/25
“金石·禅心——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作品特展”4月29日将在昌启幕
主办单位:中国美术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
展期:2023年4月29日——2023年7月9日
展览地点:八大山人纪念馆
开展时间:2023年4月29日上午十点
传统中国画在宋之前本无工笔与写意之分,元人开始挖掘笔墨入山水画,明代的陈淳、徐渭首倡大写意花鸟画,其后八大山人达到高峰,并深远影响后世创作。而到了清末民初,传统花鸟则呈现出萎靡颓废之势。正式在这一背景下,以吴昌硕为代表的画家,运用浓艳热烈、热辣奔放的笔墨,同时以金石入画,翻开了花鸟画史的新篇章。
八大山人与吴昌硕,两位艺术大师之间虽然隔了二百多年的光阴,却有着奇妙的缘分与关联。由八大山人纪念馆和中国美术馆主办的“金石·禅心——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作品特展”将于2023年4月29日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开展,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对话,将上演一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巅峰大戏。
此次展览共展出66件吴昌硕作品,其中,中国美术馆馆藏的64件吴昌硕作品,包括吴昌硕的《枝藤烂漫》《墨葡萄》《墨荷》《墨笔瓶花》《兰花月影》《三友图》等经典作品。同时,八大山人纪念馆2件馆藏吴昌硕作品同时展出。
吴昌硕(1844-1927),原名俊卿,字昌硕,别号苦铁,浙江安吉人。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。他是个不折不扣的“全才”:集"诗、书、画、印"为一身,融金石书画为一炉,、被誉为"石鼓篆书第一人"、"文人画最后的高峰"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八大山人的画作正是世之公认的文人画“巅峰”。吴昌硕曾有诗云:“雪个昨宵入梦,督我把笔画荷。”其中“雪个”为八大山人,虽二人生活年代间隔二百多年,这首诗句中的“督”字,却清晰的体现了吴昌硕对八大山人的尊敬和敬仰。八大山人隐遁山林,画禅寄意头一髡。其笔墨清新脱俗,精粹凝练,一点一划间,旨在邃摅心意,观于象外,得之寰中。吴昌硕的笔墨自书法中来,而书法自金石中来,画中笔墨无处不在的透露着金石神韵。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吴昌硕的绘画作品以浓墨与重彩相结合,再加以金石笔法厚其气韵,强其筋骨,既有传统气息,又有生趣新意,从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风格。
部分展出作品
展览设“雪个入梦 画禅寄意”、“诗有别趣 理道一贯”、“自我作古 金石传薪”三大篇章,以诗、书、画为切入角度,多维度的立体呈现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艺术世界,让观者得以沉浸其中,品味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。
第一篇章 雪个入梦 画禅寄意
吴昌硕曾在八大山人多件作品题跋“中有雪个魂”“谁其画此雪个驴”“八大山人画,高古超逸,无溢笔,无剩笔”等,可见吴昌硕对八大山人的推崇之情。吴昌硕临摹八大山人的作品,极为神似,并敏锐地观察八大山人笔墨技法。正如吴昌硕所说“画禅寄意头一髡,说法剩尔明王孙”,领会八大山人笔墨精神,融入金石趣味。吴昌硕在学习八大山人的道路上,开辟出自己另外一条道路,树立自己风格构建一套自身的笔墨语言系统,
部分作品
鸟 吴昌硕 30.4×35.5cm 1927年 中国美术馆藏
荷花图 吴昌硕 242×60cm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
松枝 吴昌硕 30.7×35cm 1927年 中国美术馆藏
墨叶白莲 吴昌硕 108X27cm 中国美术馆藏
墨荷 吴昌硕 141.6×70.3cm 1920年 中国美术馆藏
第二篇章 诗有别趣 理道一贯
苏东坡云:“诗画本一律”,在文人传统中,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而同一题材,不同题画诗蕴含不同深意。八大山人那幽隐晦涩的题画诗,使我辈非禅学中人感到惊奇、莫测,其诗夹杂大量机锋禅语,八大山人用其经历阐释:题画诗的妙处——得之于直觉和灵感。同样,吴昌硕的诗通性情,吴昌硕曾手书一幅集古诗赠潘天寿,联语“天惊地怪见落笔,巷语街谈总入诗”语重心长地示意潘天寿,要深入生活,从生活中觅取诗源,探索艺术。
吴昌硕在题画诗中也表明对八大的敬意,如“雪个画荷”“中有雪个魂”。本章以同一题材题画诗为出发点,领会八大山人和吴昌硕诗文中蕴含不同深意。通过比较研究不难发现,八大山人画中有诗,诗中有禅。吴昌硕所作的诗,富有真实感,富有生活气息,表达心声.八大禅学哲理寄情诗,吴昌硕巷语街谈总入诗。二者都是理道一贯、直抒胸臆、诗有别趣。
部分作品
墨笔瓶花 吴昌硕 112.5×38.7cm 1890年 中国美术馆藏
又一村看梅诗意 吴昌硕 62.7×33cm 1890年 中国美术馆藏
墨玉兰 吴昌硕 148×40.3cm 1921年 中国美术馆藏
桃花竹子 吴昌硕 148.4×79.3cm 1917年 中国美术馆藏
风竹 吴昌硕 131.6X33.3cm 1923年 中国美术馆藏
兰花月影 吴昌硕 132.3x65cm 1899年 中国美术馆藏
第三篇章:自我作古 金石传薪
吴昌硕说“画当出己意,摹仿堕尘垢”,“出己意”是要有创造精神,大胆超越古人,同时也反对一些借口创造,不求奠基,离开法度的做法;探求师造化,学古人而能出自胸臆的自创新意。如:“梅花性命诗精神”“写菊取有傲霜骨”“强抱篆籀作狂草”这些独特的艺术语言,触发了中国传统的潜力,唤起新的开拓精神,使得金石写意画贯穿整个二十世纪,是传统文化的延续,是时代的写照。吴昌硕善以朴厚、苍老的金石用笔,刻画雄健古拙的花卉形象,主张“画气不画形”,所谓“气”是贯注在作品的至大至刚的内在生命和力量,是艺术内在精神生命。吴昌硕以印为先导,以书注力量,以诗文浇筑,集诗、书、画、印之大成,使得金石写意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。
部分作品
寒姿 吴昌硕 105.9×49cm 1916年 中国美术馆藏
竹梅 吴昌硕140.9×30.6cm 1910年 中国美术馆藏
铁骨红 吴昌硕 107.2×51.1cm 1918年 中国美术馆藏
峭壁花香 吴昌硕 106.4×53.7cm 1912年 中国美术馆藏
傲霜图 吴昌硕 104.9×48.3cm 1915年 中国美术馆藏
盆菊 吴昌硕 136.8×68.2cm 1904年 中国美术馆藏
墨菊 吴昌硕 107.2×50.7cm 1927年 中国美术馆藏
三友图 吴昌硕 101.9×48.2cm 1914年 中国美术馆藏
折枝图 吴昌硕 122×48cm 1914年 中国美术馆藏
吴昌硕是晚期海派的杰出代表,他四十岁以后学画,初向任伯年请教画法,后广泛借鉴赵之谦、八大山人、石涛、陈淳、徐渭诸家,融入书法用笔,大胆超越古人,形成自己的大写意风格。八大山人是南昌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,也是一个超级艺术IP。此次展览将中国历史上两位花鸟画巨擘共同呈现,八大山人纪念馆与中国美术馆将倾力将此次展览打造成一场艺术、学术、文化价值极高的重磅展览。
八大山人纪念馆与中国美术馆联合推出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展,将进一步挖掘、保护、展示传统文化和八大山人历史文化资源,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,打造八大山人文化研究高地,为八大山人纪念馆总体建设,质感提升添砖加瓦。
此次展览展期为4月29日——7月9日,免费对外开放,让南昌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吴昌硕的真迹作品,享受文化饕餮盛宴。
八大山人纪念馆
学术总主持:吴为山
展览总策划 : 周晓健
策划 : 安远远 张晴 潘义奎 张百成 胡凌昊 吕翔 吴 炼
执行策划 : 邓 锋 陈 薇
展览统筹 : 赵 辉 张希丹 陈刚力 胡 边 钟力文 彭琮娉 袁方
展览协调 : 刘汉娥 胡逸格 占豫虹 王馥荃
藏品协调 : 李星 薛帅杰 杜志东 沈军 温铮
公共教育:高 慧 程巧 张 炜 刘 阳 周利
媒体宣传 : 程阳阳 杨子 陈曦 王志远 胡淑梅 张晓芹 龙屹 应陈杰 杨妮羽
下一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