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展 | 鱼与石——八大山人高仿作品研习展
发布时间:
2023/07/21
鱼
与
石
KUN AND STONE
主办 / 八大山人纪念馆
承办 / 南昌高新区美术馆
学术指导 / 周晓健
策展人 / 张林杰
展览统筹 / 钟力文、陈薇
视觉设计 / 郭阳
策展助理 / 姜新江
执行助理 / 唐欣语
展期 / 2023.7.16-9.3
地点 / 南昌高新区美术馆A、C馆
本次展览精选八大山人有特色的“鱼”“石”以及关于”鱼和石的书法高仿作品进行展览。通过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来探讨研究八大山人的时代性,展览现场采用视频、灯箱、实物、高仿作品等形式凸显八大山人作品的在其时代的当代性。
也是南昌高新区美术馆首次将传统国风与美术馆哥特式建筑相结合,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。
除了能让观者近距离的研究和学习八大山人的作品。同时也设置互动体验区域,展览期间观众均可通过在展厅现场的实践来展示自己心中的“石”和“鱼”。
展出现场
八 大 山 人
八大山人,名朱耷,明王室后裔,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第九世孙,我国明末清初卓越的书画艺术大师,1626年生于南昌。他幼承家学,很早就显现出艺术才华,据清陈鼎《八大山人》记载,山人“性孤介,颖异绝伦。八岁即能诗,善书法、工篆刻,尤精绘事”。1644年清兵入关,明朝覆亡。昔日王孙转瞬“嬴然若丧家之狗”,年仅19岁的八大山人隐姓埋名于林野之间,遁奉新山中出家为僧。他天资聪颖,皈依佛门后,“不数年竖拂称宗师(清·邵长衡语)”。禅门清净终无法消解内心的激愤,八大山人54岁在临川遂发狂疾,忽大笑,忽痛哭,又将身上的僧袍撕裂投入火中,走回南昌。57岁时“慨然蓄发谋妻子”,还俗后以卖画为生。1705年卒于南昌寤歌草堂。
朱耷 / 鱼鸟图卷
一生坎坷,“八大山人”四字蕴藉着他复杂的思想情感,四字联缀,类哭之笑之。世人能从八大山人作品中体味到明显的禅味,清、幽、寒、静,自然适宜、浑然天成、平淡天真。而从凝练的形象、菁萃的笔墨中也无不感受到徘徊悱恻的吁叹,冷逸的表象下蕴含着突奔的情感。八大山人以水墨大写意著称,在艺术上卓尔不群,自辟蹊径,形成自我独特的新貌。中国的文人画到八大山人,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如此精萃的笔墨,一点一画,是其意匠惨淡经营所得;其构图之缜密,大开大合,画外有画,意境空阔。
朱耷 / 花卉册之四月季
余味无穷,绝不见刻意为工的痕迹,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型,在写意画史上有独特的建树,他的画面形象是主、客观统一的产物,以神取形,以意舍形,终能形神兼备,言简意赅。八大山人的诗迂回曲折,间以大量机锋禅语,生僻典故,令人难以琢磨,亦使他的诗意境独特,令人新奇。 八大山人的书法博采众美,得益于钟繇、二王、孙过庭、颜真卿、黄庭坚、董其昌,但又能独标一格,他的书法空灵圆转将书法中真、行、草、隶、篆各种书体融会贯通,形成了亦行亦草、篆楷互用,含蓄且流畅的风格,其书法格调之高,足以与历代大书法家们的作品相媲美。
展 品 抢 先 看
朱耷 / 传綮写生册之十二玲珑石
朱耷 / 个山杂画册之六鱼
朱耷 / 书画册之五鱼
朱耷 / 杂画册之一
朱耷 / 杂画册之六
朱耷 / 杂画册之十二
朱耷 / 行草石屋清珙禅诗中堂
开放时间
9:00—17:30(17:00停止入馆)
每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)
场馆地址
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火炬五路与俊彦路的交叉口南昌高新区美术馆
上一条